創聯工場激活樓宇發展“引擎”,助力做優樓宇經濟“生態圈”

在創聯工場青島府都大廈辦公空間,一場外貿產業資源對接會正在舉行,經過洽談,其中兩家公司當場達成了合作,而他們都來自同一個樓宇。
方便項目、資本對接的智慧化會議室;開展創業課堂、商務服務的創意交流中心;配套書屋、咖啡吧、健身區的商務休閑中心……近期,位于府都大廈的創聯工場新項目“聯合辦公空間”亮相,憑借高品質綠色化、智慧化、多元化辦公環境引領城市未來辦公新潮流,助力市南區破解發展難題,積極盤活樓宇空間,開展集約經營,獲經濟日報報道。


主題教育開展以來,青島市市南區聚焦樓宇硬件設施老舊、樓宇業態更新慢等樓宇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,將樓宇經濟發展質效不高列為區級專項整治項目,以解決問題為抓手,推動樓宇經濟高質量發展。創聯工場新項目“聯合辦公空間”的亮相正是市南區破解發展難題,積極盤活樓宇空間,開展集約經營的生動縮影。
市南區招商中心通過與創聯工場進行多輪對接,達成老舊樓宇集約經營合作意向,創聯工場對府都大廈場地進行樓宇提質升級,提升辦公品質,激活閑置資產的空間,推動城市更新。截至目前,運營場地合計面積 10412㎡,配備了209個標準化辦公空間,入駐企業200余家。
市南區在服務樓宇的同時,重視發揮樓宇集群優勢,以黨建工作成效為樓宇經濟蓄勢賦能,為企業發展營造更優的營商環境,推動轄區樓宇經濟高質量發展。
在硬件提升的同時,全區圍繞“6+1”主導產業體系,重點引入和培育數字科技類企業,匯聚精英企業、高層次人才、高成長性稅源企業,努力提升科技產業集聚度,為企業構建全生命周期賦能體系,打造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高地。
創聯工場總裁人馮希祥介紹說:“入駐企業大部分都是高成長的科技型初創企業,物理空間上集聚到一起,來形成一種產業生態,針對他們產業鏈上下游的需求,從這個樓宇里來找能夠更加匹配、適合他的企業來進行對接。”
“樓宇是帶動城區經濟發展的‘立體化園區’,因地制宜,培育特色樓宇經濟,是激發城區向新向上動能的有力舉措。”市南區招商投資發展中心副主任商云瑞表示,“創聯工場可以把所有集約經營的企業打包,享受經濟貢獻獎勵,最高可享受到1000萬元的補貼。”

在創聯工場府都大廈辦公空間舉行的外貿產業資源對接會

未來,創聯工場將繼續在商辦的基礎上充分發揮“虹吸”效應,匯集各項優惠政策、人才資金政策,吸引數字經濟、人工智能、物聯網和科技金融等高附加值產業集聚,帶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發展,打造樓宇新經濟“增長引擎”,實現政企產城聯動,助力優化區域營商環境,助推樓宇經濟全面提效。



以下為經濟日報報道原文:




青島市市南區:提質更新做優樓宇經濟“生態圈”

□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 劉成

在創聯工場青島府都大廈辦公空間,一場外貿產業資源對接會正在舉行,經過洽談,其中兩家公司當場達成了合作,而他們都來自同一個樓宇。
方便項目、資本對接的智慧化會議室;開展創業課堂、商務服務的創意交流中心;配套書屋、咖啡吧、健身區的商務休閑中心……近期,位于府都大廈五層的創聯工場新項目“聯合辦公空間”亮相,憑借高品質綠色化、智慧化、多元化辦公環境引領城市未來辦公新潮流。
主題教育開展以來,青島市市南區聚焦樓宇硬件設施老舊、樓宇業態更新慢等樓宇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,將樓宇經濟發展質效不高列為區級專項整治項目,以解決問題為抓手,推動樓宇經濟高質量發展。創聯工場新項目“聯合辦公空間”的亮相正是市南區破解發展難題,積極盤活樓宇空間,開展集約經營的生動縮影。
市南區招商中心通過與創聯工場進行多輪對接,達成老舊樓宇集約經營合作意向,創聯工場對府都大廈場地進行樓宇提質升級,提升辦公品質,激活閑置資產的空間,推動城市更新。截至目前,運營場地合計面積 10412㎡,配備了209個標準化辦公空間,入駐企業200余家。
市南區在服務樓宇的同時,重視發揮樓宇集群優勢,以黨建工作成效為樓宇經濟蓄勢賦能,為企業發展營造更優的營商環境,推動轄區樓宇經濟高質量發展。
在硬件提升的同時,全區圍繞“6+1”主導產業體系,重點引入和培育數字科技類企業,匯聚精英企業、高層次人才、高成長性稅源企業,努力提升科技產業集聚度,為企業構建全生命周期賦能體系,打造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高地。
創聯工場總裁人馮希祥介紹說:“入駐企業大部分都是高成長的科技型初創企業,物理空間上集聚到一起,來形成一種產業生態,針對他們產業鏈上下游的需求,從這個樓宇里來找能夠更加匹配、適合他的企業來進行對接。”
“樓宇是帶動城區經濟發展的‘立體化園區’,因地制宜,培育特色樓宇經濟,是激發城區向新向上動能的有力舉措。”市南區招商投資發展中心副主任商云瑞表示,“創聯工場可以把所有集約經營的企業打包,享受經濟貢獻獎勵,最高可享受到1000萬元的補貼。”
據悉,今年以來,市南區積極推動產業空間提升,先后推動銀河大廈、凱旋大廈等15座樓宇(園區)加快改造進度,金光大廈、中環大廈等11座樓宇已完成空調、電梯、消防、5G應用等基礎設施及公共配套改造;推動遠洋廣場、興源大廈等4座樓宇開展客戶活動中心、新體驗業態中心及基礎公共設施改造。在優化樓宇解決方案方面,協調金融機構走進樓宇現場匹配“樓宇更新貸”等金融產品,緩解金光大廈等樓宇500萬元資金壓力。在盤活閑置空間方面,積極協助海天中心“走出去”招商,引入泰康人壽青島總部、申力能源貿易、領風貿易等優質企業,盤活1.6萬平方米空間。
市南區還聚焦樓宇企業的經營難點、疑點,開展高質量為企服務工作,深入開展“招百企、訪百樓、解難題、促發展”行動,開展審批進樓等“上門服務”,舉辦營商環境“觀察員”懇談會等活動,走樓訪企7190次,現場閉環化解決企業資金短缺難等問題17件。印發市南區商務樓宇(園區)樓長制工作方案,優選35座5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務樓宇(園區),由區級領導擔任各樓宇小組組長兼任樓長,牽頭建立樓宇經濟提質升級“五個一”機制,全面負責樓宇提升工作,現場分析解決樓宇、駐樓企業面臨的難點、痛點、堵點問題。
“我們將持續從保姆式服務、惠企助企政策激勵、強化招商等方面發力入手,全面助力樓宇經濟發展。”商云瑞說。